【柒柒东吃西吃】发现一家隐藏在老小区卡卡角 烂肉豌豆,爆炒驴肉,爆炒鸡肉,泡菜

[Jimsays]泰国菜呢,不只是冬阴功汤和咖喱那么肤

欢迎各位关注我在成都生活、饭醉团伙公微上的专栏Jim says。 -另外我的社区专辑在这里: -http://mycd.qq.com/forum.php?mod=collection&action=view&ctid=466&fromop=all - 泰国菜其实早就在成都出现了,印象里成都最老牌的泰国菜有两家,一个是领事馆路旁边盛隆街上的泰国鱼翅馆,二个是新南门车站旁边的非常泰。但泰国菜真正开始繁荣,也就是这两年,从现象上推断这肯定和泰国已经变成了成都人的后花园有关。随着前往泰国的人逐年剧增,对泰国菜熟悉的成都人就越来越多。再加上泰国菜的异域风味并不精怪基本可以靠拢在我们的价值观之内,所以,就成了现在的气候。 -不过现在成都泰国菜的走向又形成了以“泰式火锅”为主力的趋势,呵呵,想来当然是众多精明的商人明白“做这种火锅成本最低操作最容易”这个道理。而据泰国人严肃地说,“泰国是没有所谓冬阴功火锅的”。那真正的泰国菜,应该是什么样的?成都当然也不是没有。除了刚才说的那俩老牌子,新起来的就有IFS七楼那个暹罗泰,香香巷那个什么(是早安曼谷吗?),还有个泰香米,都是。今天说的是新起来的一家店子。其实说来惭愧,泰国菜一直是我知识体系里的盲区之一,了解少吃得更少,缺少标杆来支撑我的判断,这一点在我之前写甲米游记的文章里就已经说过,所以这篇就没法说得那么斩钉截铁杀伐决断。但我相信这正好是咱们大多数食客的状态,所以这回就站在一个纯食客的角度来说说直观感受即可,没有太多专业说教 - 不过开始说这家店之前我要诚实地交代一件事,就是这家店老板跟我是有一定的私人关系的——两位老板是我在瑞士读书时同校的学妹学弟。在学校里没有见过,是回来以后通过同学会认识的。挺不错的两个小男女。就像我有一次写虫的香草天空的时候说的,我不能因为某家店老板和我有私交就不停写它,但也总不能因为有了私交就故意避开它吧?所以今天我还是要设置回复可见,没有兴趣的就不用点开看店名地址了。不过放心,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客观公正,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如果发现哪天我没有坚持这个原则了,请取消关注我。 - ——————正文—————— -环境

刺身虾子,摆盘简直一点都不美感,但吃起来不错。用的是活基围虾,品质和新鲜度都没有问题。让这道菜真正出彩的是里头那个蘸料,无可争辩的泰国风味,酸爽,很好,在座所有人公认的好味道。虾吃完了以后我把这碟蘸料留了下来,后面的好多肉啊菜啊啥的都拿这个来沾,百搭酱料。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在成都吃到的这种泰式酸辣刺身虾,最特别的是在IFS七楼暹罗泰的,因为他们用的是活冷水鳌虾,在口味上和基围虾当然是有所不同,不过价格也是很不同,12只还是10只卖198。注意我说的是暹罗泰的刺身虾198十二只(还是十只?)虾子。

不过现在他们刺身虾的摆盘换成了这样的。

茄子沙拉做的很复杂,茄子、肉臊子、小米辣、薄荷叶、虾仁腰果洋葱爽口类型的水性鱼露汁。。。。一大堆混在一起,就视觉上都像是泰国人穿的花花绿绿的曼谷绕城外乡结合部时装周春季新款。味道也是,自行脑补一下这些食材的综合味觉都够了。其中主材茄子应该是烧出来以后去皮的,焦香味较明显,浸泡酱汁以后可以略褪去一点里面炭火的粗野感。菜里的腰果其实不太有必要,味型独立还不进味与环境融合度低,而且在酱汁里泡久了会湿软。不过如果这是泰国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搭配的话,出于对一方文化的尊重,我还是别妄言为好。 壶装泰北老鸡炖汤!其实不是这个名字。。。我忘了名字了。这道清汤可以证明泰国菜里并不是只有酸辣或椰奶状汤的。当然,即使是清汤,里头还是有大量丰富的香草。不错。鸡汤是炖出来的原味清鸡汤,自己根据喜好配泰式辣椒,香菜,葱,柠檬汁。柠檬汁的搭配比例是影响调味的要点。我注意到泰国菜里的很多汤、面之类的其实佐料都会单独摆出来,客人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和喜好自行二次创作,所以,eat with your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这个烧的偏软烂的猪排想来是符合肉食动物喜好的,一块猪肉该有的肉香它都有了。这里头泰国风格的香草味并不明显,主导的是偏甜的味觉。
这盘蔬菜,我也忘了名字了。味道淡而简单,上面有大量芝麻,软烂的花菜不是我喜欢的口感。这盘菜没啥好说的,无所谓吃或不吃。 卖相不怎么样的咸蛋腌菜粉丝沙拉,看起来清爽,其实口味比较重,典型泰国菜的杂而全的逻辑。粉丝有点硬,味道咸中带甜,咸味来自咸蛋和腌菜、甜味当然就如诸多其他泰国菜一样来自蚝油,这一下就把方向引向了偏阴柔的女性化。综合之前在甲米吃到的那些泰国菜来看,泰国菜里的咸基本来自鱼露、甜大多来自蚝油、酸完全来自柠檬,而鲜呢,则是上面几者都各有其表现方式。 蒸鲈鱼是失败中的失败,肉硬的可以把筷子插上去而不倒。主材一失去美感,其他的调味就不用再讨论了。不整改不足以平民愤。 不过第二次再去吃的这个一鱼两吃,就不错了。蒸一半、炸一半,其中炸的那半属于规整的油炸食品的香、除了油温控制过低鱼肉表皮香酥度还不够以外,其他没有问题——但炸的东西大多数都不是我的菜。而蒸的那半,就真的可食之。里头柠檬叶(注意不是柠檬草,柠檬草=香茅,这两者千万别混淆了)的香味占了主导,初入口的时候居然有点像咱们煮荸荠的那种清香。除此之外,就再无其他味觉打扰,鱼肉新鲜略嫩(注意只是略嫩)又没有腥味,属于不惊艳但让人舒适的口味。 秘制九层塔炒牛肉,配白米饭。你妹儿,端上来一看,这不中午的15快钱的快餐装盘吗烂牛肉炒菜配白米饭?说好的炒饭呢!尽管这个名字多有争议,入口倒也不犯法。我可以证明这和在泰国吃到的九层塔炒牛肉味道比较一致,不过这道菜在口味上没有特别的辨识度,就像路人甲一样容易成为过眼云烟很快遗忘。除了九层塔以外,里头没有诸如香茅一类的标志性泰国香草的味道,咸甜辣型的口味。在泰国见过本地人吃这玩意儿,白米饭和炒好的九层塔牛肉和泡在小米辣的鱼露酱汁直接淋在饭上,有的人还会剥开一个水煮白鸡蛋,然后霹雳吧啦混在一起拌起来,彼之砒霜我之说求不清楚的复杂不适感。注意,九层塔虽然也称“罗勒叶”,但是和西餐里用的罗勒basil 区别还挺大的,不是一类东西。 尽管里面有两个问题,这碗牛肉清汤仍然是当晚我最喜欢的菜之一。略有点像我们家里自己用牛肉炖出来的清汤,但里面有不重的显性甜味,可能又是略加了蚝油来实现的。整体来说忠于牛肉香味的本真属性。两个问题是:第一里面的芹菜多了,每一口下去都吃得到芹菜,让人无法专心独享牛肉的味道;第二牛腩炖的不够软烂,所选部位筋巴少了瘦肉居多。意见已提。
椰奶虾饺鸡汤,就我在甲米喝过的那几洗脸盆椰奶鸡汤来对比,和这碗汤的区别是这家的汤椰奶浓度下调了一些,其余总体味道一致。好多人一喝这款汤就觉得怎么跟冬阴功一个味,也是也不是。调味方面是和冬阴功差不多的香茅柠檬啥的,酸辣甜咸四味,但区别就是加了椰奶。当时喝这款汤都是被椰奶溺死不偿命的,从它的椰奶香甜特性上看不难猜测这碗汤估计受女生欢迎更多。 鲈鱼什么什么汤锅,这玩意儿就是典型的泰国重口味了。汤汁里头投入了大量鲜榨青柠汁,柠檬味道可想而知,“这酸爽”这句话用在这儿才真是不负众望。泰国人做菜确实如此,喜欢从水果里面提取不做修饰的天生味道,上面就过说了,酸味基本就来自于柠檬汁居多。鱼肉与汤汁有点分离,光吃鱼肉的话味道体现不足,需浇汁后才可达到本菜设计初衷的味觉。汤里另有蔬菜豆腐,还额外配了些蔬菜可单独煮。 好了,大概就吃了这么多。当时楼下有个热闹的豪华大派对。生日快乐,帅帅的黄公子。别说还真挺帅的。 总结:这家是偏泰北风格带融合路线的料理,菜系口味总体偏酸辣偏咸。就上次去甲米那趟的体验上看,泰南菜中香料酱汁的使用,怎么说呢,在我的接受度里大概一半一半,香型不日怪但是多数酱汁都有点过重过闷了。在甲米吃到第三天晚上就已经有点出现低血糖高血压痛经等症状。相比之下,泰北菜在打闷人方面的杀伤指数方面就低多了,尝试之下才知道原来泰国不只有冬阴功和咖喱椰奶蛋花酱汁浇菜。所以如果要推荐的话,这家有几个清爽(或者。。。酸爽?)型的菜还挺合我口味,推荐刺身虾、那什么鱼两吃中的柠檬草蒸鱼、鲈鱼什么汤锅、牛肉清汤。不推荐咸蛋黄粉丝沙拉、撒满芝麻的密集恐惧症蔬菜。其他菜就参照描述了。冬阴功没有吃,不知道如何。=如我所说的,店名地址回复可见。没有兴趣的就真不用回复了。

本主题由 黑眼圈小姐 于 2016-1-7 09:44 删除回复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