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部「五星神作」只有9个人看过,我痛心疾首

这两天,鱼叔看到一则震惊的新闻。

《海上钢琴师》主演蒂姆·罗斯,接受《卫报》采访时透露:

自己和爸爸都曾遭到爷爷的性侵!

这不是他演的电影,这是他真实的人生。

心塞。

这让鱼叔想到了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熔炉》。

身为世范的老师,竟然干着性侵学生的卑鄙行径,让人又恨又怕,看完陷入深深的绝望。

这部电影的伟大,在于它不仅揭露了事实真相,更推动了韩国相关法案的完善。

也正是因为这部片子,才有了这样一句调侃:

他们有改变国家的电影,我们有改变电影的国家。

今天鱼叔要推荐一部新片,被誉为丹麦版《熔炉》,但它带给我的震撼更加强烈——

总有一天

the day will come

目前看过的人极少,豆瓣仅9个。

评价人数不足导致本片还没有豆瓣评分。

不过看过的人,几乎都是五星好评。

它在今年的挪威国际电影节获得了费比西奖。

评审团评价这部电影,超越了简单的善与恶的范式。

这样的佳片不能被埋没!

说起丹麦电影,鱼叔第一个想到的,是那部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狩猎》。

人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肆意审判别人的故事,超级虐心。

拔叔满是幽怨的眼神,也让人不忍直视。

很巧的是,《总有一天》中的男主,正是拔叔的亲哥哥——

拉斯·米克尔森。

他在《纸牌屋》里,是俄罗斯总统;

在《神探夏洛克》里,是迷人可爱的大反派。

而在这部电影里,又变成了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变态校长。

不得不承认,这哥俩演变态都很有天赋。

故事发生在丹麦的上世纪60年代。

主人公是由单亲母亲抚养长大的一对兄弟。

由于缺少父爱,他们性情顽劣,经常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

但本性并不坏。

母亲因为操劳过度病倒了。

叔叔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按照法律不能抚养他们。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被送到寄宿学校。

然后,噩梦般的生活开始了。

进来第一件事,脱掉衣服,抹掉之前生活的印记。

第二天,老师要给他们分配任务。

问他长大想做什么,弟弟笃定地回答“宇航员”。

结果却换来一个狠狠的巴掌。

在那个人类还没登上月球的年代,想当宇航员被认为是傲慢的行为。

校长说:

傲慢不能实现任何事情。

然后吩咐班主任,让兄弟俩去田里搬大石头。

哥哥解释道,弟弟一只脚有残疾,搬重物会让他的脚恶化。

结果,又是一个巴掌。

在这个学校,少年们敢说一个「不」字,便会招来一顿毒打。

工作间隙,一个善良的小男孩跟他们解释这里的生存之道。

如果你想在这里生存,你需要放弃思想,变成鬼魂。如果你什么都不做,没人会关注你,做个鬼魂,就不会有麻烦。

放弃思想,变成鬼魂,才能活下去。

这里就是人间地狱。

更可怕的是。

他们要面对的,不只是繁重的体力活和恐怖的老师。

还有来自其他孩子的欺凌。

其他孩子嘲笑弟弟宇航员的梦想,逼着他爬高,用石头打他。

兄弟俩决定逃跑。

然而,在路边拦着的车,又把他们带回了这里。

逃跑失败,意味着要接受惩罚。

老师不仅用体罚来管理学生,更喜欢激发少年们对「犯错者」的仇恨。

这样不仅省了自己打人的力气,还转移了学生对于大人的怨气。

被抓回来的哥俩,被同学排着队修理。

一个个拳头砸在他们脸上,血肉模糊。

这是让鱼叔最心痛的地方。

孩子们本身作为受害者,如今也被培养成施暴者。

他们变成了一群恶魔。

即便这样,兄弟俩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善良。

一次,哥哥捡到了一小块巧克力,像珍宝似的留给弟弟。

弟弟咬了一小口,传给其他孩子。

他说:宇航员会分享他的食物。

这么乖到爆的一个小男孩,为什么要经历这些,真让人心碎。

他们希望赶快熬到15岁,然后离开这个鬼地方。

这就是片中所指的「总有一天」。

然而,他们要忍受的不只有这些。

变态的男老师在学生们睡着之后,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叫出去一个孩子性侵。

终于有一天轮到了弟弟。

他被侵犯之后,痛到晕倒在血泊中。

而第二天,那个性侵的男老师,还冠冕堂皇地在教师会议上谈论此事。

把这件事情说成其他人做的,恬不知耻地表示了自己的心痛。

随后,这件事也不了了之。

这样的生活过了几年,哥哥终于快到15岁了。

他拼命地表现,希望能够带着弟弟离开这个地方。

却没想到,校长以他的表现太优秀为借口,把他留了下来。

听到这个消息,哥哥瞬间失去了理智,结果被校长打得半死。

变态校长还拒绝带昏死的哥哥去医院。

弟弟为了救哥哥,编了个幌子去城里举报校长。

谁知。

弟弟被告知,没有校长打人的证据,不能立刻调查。

后来就出现了让鱼叔泪腺崩溃的一幕。

弟弟打扮成宇航员的模样,拿着斧头狂砸校长的车。

鱼叔开始还有些困惑,弟弟这样做,不是自寻死路吗!

没错!

他就是要惹怒校长,把自己揍个半死。

校长打哥哥没有证据,所以他要所有人都看到,校长打他。

他要牺牲自己,去救哥哥。

然后,他爬上了塔楼,看着月亮,跳了下去。

他终于可以飞了。

他看到自己变成了宇航员,飞向月亮。

相比《熔炉》中孔侑饰演的老师为了学生,一路奋战;

《总有一天》中,小男孩用的力量去救哥哥和其它孩子的故事,更加让鱼叔震撼。

而鱼叔更为触动的是。

影片最后写道:

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

在Godhavn寄宿学校发生的。

在此之前入学的学生,大部分人至今都在依靠药物,缓解抑郁与恐惧。

这是他们在这所寄宿学校的后果。

鱼叔要表扬小男孩的逆天演技,每一种情绪都表现得十分到位。

委屈,不解,生气,愤怒,害怕,勇敢,天真,坚持。

能演好这么复杂的角色,小男孩前途无量。

片中有段配乐十分精彩。

女老师为了激励小男孩继续他的太空梦,特意为他放了一段这个音乐。

这是理查·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如是说》中,第一段音乐《日出》。

虽然只有1分30秒,但是把红日喷薄欲出的磅礴气势刻画得极为深刻。

宏伟大气,生机勃勃。

而当弟弟为了拯救哥哥,无所畏惧地实施自己的计划,穿上宇航服蹦上校长的车之前,他也放了这段音乐,为自己壮行。

这是1968年的一部电影《2001太空漫游》的开场音乐。

这段音乐,让他心怀希望地期待未来。

不仅没有放弃自己当宇航员的梦,还为周围的孩子们带去了希望。

当检察官来到学校,问这里的学生,有谁愿意跟他单独谈一谈的时候。

孩子们不再沉默。

一个个慢慢地举起了手,都站了出来。

这也是《总有一天》这个标题的原因。

总有一天,他们不用再过这样的生活。

总有一天,他们会离开监狱般的寄宿学校。

总有一天,人类会飞向太空,像去海边游泳一样容易。

最让鱼叔心痛的,其实不是本片的小男孩。

而是那么多从小在暴力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受害者,他们却被培养成迫害他人的对象。

让别人施加给自己的伤害,改变自己的本性,这才是最大的伤害。

就像《熔炉》中老师说的: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鱼叔一直都相信,电影存在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活着。

不让自己被世界改变。

鱼叔推荐好电影的目的也是如此。

希望伤痛不再,日出后又是新的开始。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