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它是年度第一神片,我喜欢

感谢这部九分片,让我无比痛快地哭了一场

人之一生,需要感谢的人太多。

可是我们说出口的「谢谢」,却又太少。

香玉每次打电话回家,明明情绪都涌到嗓子眼了,但一张嘴,却是最简单的问候。

感谢的话太多,反而说不出口了。

可是憋着憋着,有一天却发现,自己想要感谢的人,已经不在了。

然后,才追悔莫及。

那些打了一万遍草稿的话,永远藏在心里,只能躲到电影里,借着别人的故事痛快哭一场——

《爱·回家》

单看海报,似乎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祖孙二人。

没有抢镜的大牌明星,没有酷炫的头衔加持,从演员到制作,几乎都是默默无名的小人物。

但就是这么一部影片,当年在韩国的观影人数超过了400万。

在韩国网站NAVER上的评分高达9.32

同时斩获了大钟奖和百想艺术奖最佳影片。

青龙奖上也入选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

豆瓣上评分高达9.1,好于98%的剧情片。

更是入列了豆瓣TOP250。

如果要给「催泪电影」列个排行榜的话,这部电影肯定能够上榜。

它的催泪指数,几乎已经突破天际了。

泪点高的人,大概能撑到后半部分;

有些泪点低的,外婆第一个镜头出来的时候,就开始掉眼泪。

然后哭着看完全片。

香玉上一次哭得那么彻底,还是在看《我爱你》的时候。

而且那已经是第三遍重温了,还是照样哭成泪人。

对于老人题材的电影,香玉真的是一点招架能力都没有。

其实「催泪」也分好几种,有的是靠寻死觅活的虐心,一个个人物都悲惨到死去活来;

而这部影片,则是轻轻触碰到了你心里最柔软的那个地方,让你想起了那个默默惦记着你,而又容易被你忽略的人——

「外婆」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祖孙两代人是不生活在一起的。

就香玉自己的情况来说,我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都是一辈子生活在农村。而从小就生活在城市的香玉一年到头都见不着他们几回。

影片中的孙子也是同样。

因为家庭的压力,七岁的孙子被带到了远在山区农村的外婆家,要被寄养在那边两个月。

而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孙子,却对物质匮乏的农村生活,表示难以接受。

从坐满了买菜大婶的长途大巴,到荒无人烟的偏僻小村。

孙子都非常直接和明显的表露出了自己的不屑和嫌弃。

然后在一座破旧的小茅屋里,他见到了自己的外婆。

佝偻着背,拄着一根拐杖。一头银发之下,是满脸的沟壑。

那粗糙的双手和双脚,都是她辛劳了一辈子的痕迹。

然而。

当外婆想摸一摸自己的孙子时,他却非常无理地一把打开外婆的手。

等母亲一走,骄横跋扈的孙子,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与外婆进行对抗。

他对外婆态度恶劣又粗鲁,毫无礼貌地骂她「迟钝」、「哑巴」;

外婆给他夹菜,他连带饭菜丢还到外婆碗里,坚持只吃自己带来的罐头食品;

外婆让孙子帮忙穿针线,他说着「麻烦」一脸不情愿;

他把外婆补了一晚上的旧鞋偷偷扔掉,害得外婆只能光着脚走山路;

他甚至偷了外婆的银簪子,去换游戏机的电池……

虽然有人说,顽皮是孩子的天性,说「对孩子做的错事是无法愤怒的」

但香玉一开始还是好讨厌这个小孩。

这根本不是顽皮,而是顽劣了!

毫无最基本的教养和礼貌,让人恨不得一脚把他踹翻!

一天,孙子吵着要吃肯德基。通过比划,外婆理解到了孙子想吃鸡肉。

于是第二天一早就自己背着自己种的蔬菜,去集市换了一只鸡。

回来的时候是淋着大雨走回来的。

可是当孙子看到外婆只做了普通的水煮鸡,而不是炸鸡的时候,又一次朝外婆大发脾气……

然而即使孙子如此对待自己,外婆还是默默地照顾着孙子没有过一丝不耐烦。

当孙子又急又气地埋怨她的时候,她只会在自己的胸口画圈圈,表示道歉。

她道歉自己无法满足孙子的要求。

当然,再讨人厌的熊孩子,也还是会有长大的一天。

在目睹外婆明明哑着声,却还要坐在街边卖菜,只为给自己买一双鞋的时候,孙子终于开始意识到了自己的不懂事。

随着接触加深的,祖孙俩的感情也越来越浓……

没有人会否认,这部片子绝大部分的泪点,都被寡言而慈祥的外婆承包了。

她的隐忍、宽容和对孙子不求回报的爱与陪伴,让包括香玉在内的观众,会不自觉去联想到自己的外婆。

然而这群如此有表现力的角色,其实几乎都是业余演员。

尤其是外婆的扮演者金亦芬。

她在接受这个角色之前,没有任何的演出经验,甚至没有看过一部电影。

她生平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是自己主演的这部《爱·回家》。

她在只有8户人家的山区里,也就是影片的拍摄地,生活了一辈子。

靠着院子里种的100多棵胡桃,抚养了一男二女。

影片中所呈现的,几乎就是她真实状态。

除了小孙子外,片中其他的演员都是当地的村民。

因为演员的本色出演,让整个故事更真实感,也更有感染力。

有时候对电影的评价,就是那么的主观。

不去在意剧情转折的合理性,不去打量拍摄方式的技巧性。

五星,全给了感情分。

香玉看完这部片子后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立刻冲回家拥抱自己的外婆。

可是,我已经没有这个机会了。

说的矫情又老土一点:

很多东西,真的是要等到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

影片中,外婆带孙子上集市的时候,顺便去看望了一位老朋友。

这位婆婆和外婆年级相仿,大概年轻的时候是关系很好的姐妹。

在外婆临走时,那位婆婆说:

以后再来啊,死前再见一面。

龙应台的《目送》里有一句很烂大街但也很有道理的话: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渐行渐逝,你站在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然后,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有限的。

见一次,就少一次。

想一想,你上一次拥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是什么时候的事了?

老话说,「子欲养而亲不待」。

后辈的懊悔,往往来自于他们在最应该表达「感谢」的时候,却选择了「忽视」。

尤其是年轻的时候。

自傲和任性让我们只会一再抱怨长辈的「刻板」、「不理解」;而不会反回来去理解他们的出发点,不过是出于保护子女的本能。

比如当你壮志凌云地想要单车环游旅行的时候;

在家的父母可能担心地整夜睡不着觉。

被你认为不理解自己的父母,恰恰是在背后默默支持你的人。

他们让你更好的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其实比认识世界还难。

哪怕你有一万倍的绝望,他们也会告诉你:你是独一无二的,你就是你!

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有太多需要感谢的人。

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

在评论里写一段话,谢谢让你做自己的人。

最打动香玉的五个人,香玉会每人送上一份新!年!礼!物!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