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要「操翻」全世界的圣诞老人,有点屌 跨界导演拍的电影,全年我只服这一部

这么套路的抗日片,我却有点小感动

关于飞虎队。

对于老一辈人,是传奇和榜样。

对于年轻一代人,却是遥远的「传说」。

最早的1956年版《铁道游击队》,相信没几个年轻人看过。

香玉觉得,抛却主旋律的老套路不谈,那段普通又不平凡的热血精神,值得年轻人了解。

在成龙大哥最新的这部电影里,能看出主创致敬那段历史的努力。

铁道飞虎

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导演对它进行了年轻化的改良。

用大人跟小孩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讲述这段故事。

首先,还是要恭喜成龙大哥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他是第一位获得这个奖项的华人。

做了56年电影,拍了200部片子,摔断的骨头他自己都数不清。

这个奖于他,实至名归。

在这部片子里,成龙扮演大哥马原,是车站的搬运工。

这里的主角们,不再是一身正气的党员们;

而是一群三教九流的小人物。

大海,是个年轻裁缝,机灵直爽,一心想要干大事。

小偷,虽然平时不干正事,但正经起来很管用。

铁匠,总说有事情就带上我,关键时刻也真的挺身而出。

这群“铁道飞虎”们,很业余;

战斗能力跟日军没法比。

但是凭借着对火车构造的了解;

总能用默契的配合,和三脚猫的江湖功夫,搞点小行动。

让日军不得安宁。

每次搞事情,还会留下自己的标志,飞虎队的logo。

未免有点萌了。

有一天,他们救了一个受伤的八路。

八路没有完成的任务,他们揽了过去。

任务就是——

必须要炸掉日军看守的大桥,切断日军运送物资的要道。

于是。

这些小人物们决定,干一票大的!

全片分为三个部分:

搞炸药,劫囚车,炸大桥。

想要炸桥,先得搞炸药。

结果搞炸药的行动失败,还被日军抓了。

这下子麻烦大了,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嘛!

他们平时能够为所欲为,都是由于枣庄副站长的里应外合。

虽然,副站长是他们嘴里的“汉奸”。

在日本人手下干活,贪生怕死。

但是,他的内心里深处也是爱国的。

反败为胜的最关键信息,就是他提供的,

将有一辆运输军需物资的火车过桥,他们只要引爆这座火车就能够炸桥成功。

可是,一帮“乡巴佬”真的能干大事?

关键时刻,还有一位能人加入。

王凯在这部戏里出演一个旧国军军官。

曾经百步穿杨,现在只能开个面馆糊口。

可是血气还在。

作为后加入的人,他明显跟其他人成分不同。

一加入就不断吐槽,“你们这也太不正规了吧。”

一身军装骑马打枪那段戏,帅得有点过分。

他一直标榜自己是神枪手,但是他的一句台词也顺带吐槽了一下抗日神剧:

“神枪手子弹也不能拐弯啊”。

联想到一些以往抗日剧中的情节,看得人哑然一笑。

在这里,每个小人物都很重要。

国家大义面前,他们没有那么多高大情怀,也没想慷慨就义;

就是想把这件事干成了。

能活着最好。

活不了也没辙。

成龙主演的电影,终于不再是大哥一个人的传奇;

而是一群小人物完成的奇迹。

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发挥着自己的功能。

片中没什么大道理,几个人最后商量明天的炸桥计划时,让大哥总结一下。

大哥顿了顿说,“少说话。”

这句话产生笑点的同时,也让人心理有种别样滋味。

听多了慷慨激昂的宣言、表明三观的大道理。

这群小人物却标榜少说话的精神,朴实得可爱。

英雄莫问出处。

每一次胜利,都有很多草根的默默努力和牺牲。

没什么话说,就是一个字:

干!

这种简单粗暴的硬汉风格,少喊口号多做事,还真是符合这帮小人物的直爽性子。

总体来看,这是一部渐入佳境的电影。

前半段人物出场有点琐碎拖沓,有点沉闷,还有一些令人尴尬的老梗;

后半段开始吸引人。

武打动作戏部分,十分流畅,特别真实。

一群不专业的选手,如果用武器用到顺手那就假了。

就是生活化,手边有什么就用什么做武器。

剪刀,锤子,铁链,面粉袋,什么都可以为己所用。

这也是成龙功夫喜剧的最大特点。

说说导演丁晟。

去年,他的《解救吾先生》,让不少影迷印象深刻。

本片也是是丁晟和成龙的第三次合作。

2010年《大兵小将》,成龙与王力宏主演。

2013年《警察故事2013》,再次与成龙合作。

到了第三部《铁道飞虎》这里,丁晟与成龙两人的合作已经越来越默契。

《铁道飞虎》的撞车戏,都是用原建材搭了火车和大桥模型。

真撞、真炸。

撞车戏见多了,可是满载货物的几辆火车连环相撞。

这不多见。

这号称十年未见的“撞火车”场面,就是用实景拍摄加特效呈现的。

成龙的功夫喜剧,一般都属于合家欢电影。

家里上年纪的老人,半大的孩子,老中青三代,都可以在影院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

另外,香玉友情提醒:

这部片的BGM实在是有点洗脑。

捞仔老师重新编的曲:

西边的太阳又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不过这部片子的缺点也很明显。

一些老梗笑点尴尬,人物塑造上还可以更好,叙事上也有待完善。

但是。

与原作相隔六十年之后,当怀旧的旋律再次响起,还是有些感动。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日头条立场。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