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欠票"是什么体验?让国产动画导演亲口告诉你
本文系网易原创栏目《良品》出品,每天下午任性上线。脱掉严肃外套,我们给你最有趣的阅读体验!
一走进王导的办公室,就差点被满屋的烟味呛死。我心想,如果在这采访个三十分钟,估计要殉职。再回头,看到了王川导演,中国动画人的不易,我想此时全在王导脸上写着…
王川导演,作品《魁拔》系列。
《魁拔》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国产动画系列电影,上映了三部,豆瓣评分很高,被贴上最多的标签是“国产良心”,但三部的票房却都遭遇惨败。而现在,只要在网易新闻里提到“魁拔”,网友的跟贴留言很多都是
“欠魁拔一张电影票!”
《魁拔3》上映已经是N年前的事了,《魁拔4》也被无限延期,按理说现在采访《魁拔》,蹭不了任何热点,但在准备网易有态度“匠心”采访人选时,我们却都觉得,应该来采访下王导…
面对我准备的问题,王导的回答也很认真,最长的答案,打出来可能有一页纸!
在某个瞬间,我仿佛在听一个律师做他最后的总结陈词。
“如果能重来,我还会做《魁拔》”
《魁拔1》制作费用为3500万,上映10天仅入账265万元,不到制作和发行成本的8%,后两部《魁拔》的最终票房也都是在2000万左右,投入与产出完全不成比例,也让制作方在资金上倍感压力。尽管获得了口碑,但票房回报却不足以撑起整个团队再进行下一部的制作。
但你很难想象,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采访王导,他说的最多的关键词,是“热血”。
是的,这位胡子花白,烟不离手,60年代生人的大叔,一提到“热血”,眼里总有光。
他说现在中国太缺热血作品了,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也不鼓励热血,热血的人下场都不太好——
王导举的例子是岳飞、狄青、还有《刺客列传》的专诸。
“在中国,一个成熟的人,总认为热血就是中二病!”王导愤愤不平地对我说。
票房失败的《魁拔》,无疑是一个典型的热血向的作品。王导说这类作品在中国其实并不多,以前一直是日本做的比较好,所以他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个“热血”向的东西。
王导还用制作《魁拔》的青春树公司员工举例子——“团队里做动画的80后90后,每天下班回到家,不论多晚,一定要看一个热血向的东西,燃一下,流个眼泪,再睡觉!”
“如果能重来,我还会做《魁拔》,今后,我也会坚持把热血向的作品做下去。”
用“热血”直面惨淡的人生和高风险的市场。王导与《魁拔》中的蛮吉气质如出一辙。你或许不同意,但一定会敬佩。
“在中国做动画,苦就对了!”
但面对残酷市场,仅靠创作团队的“热血”,我想肯定是无法杀出重围的。
王川导演和田壮壮导演的关系不错,有一回,田壮壮导演从岛国带回来一套日本动画片,王导看后触动很大,他最喜欢的日本动漫是EVA(新世纪福音战士),他没有想过,动画能把表现力和表现区间做到这个级别,它让你去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社会上的孤独。
他也喜欢《海贼》和《火影》,他说,现在中国电影最大的瓶颈是演员,表演和相貌很难分离,但他觉得动画可以。所以他决定做动画。
但在国内做动画哪有那么简单?他说,在他那个年代,全北京会做动态设计的,不超过五个人。
关键是这五个人,都在电影学院当教授呢。
在中国,大部分中国动画人给人感觉过的都很“苦”,
所以我很好奇王导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导用学徒来举例子,学徒工的日子好不了,天天一大堆作业要做,一个月也给不了你几个工钱,看着挺苦的。
“但是你得仔细想想,这有没有道理?你还不会呢,你还跟别人学呢,你的日子过的苦难道不对么?”
“中国的动画业落后国际很多,整个国家都在学徒期,谁出师了?美国出师了,日本出师了,所以他们日子就过的比你好多了嘛,你出师了,你也一样
。”
这一刻我在想,如果我也决定从事动画行业,面对的,将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
“中、美、日的动画差异,主要在技术积累”
说到动画作品,岛国每年的新番让人追不过来,美帝的皮克斯动画总在刷新豆瓣高分。更不用说迪士尼、吉卜力这些动画界的鼻祖。而中国的动画,跟这两个国家比又差在哪呢?
简单来讲,就是“拓荒不易,坚冰难破”
“3D动画太依仗技术支撑,只有美国人才能搞得起来。二维则是日本人的天下,日本的二维水平就是世界冠军,04年,美国把迪士尼二维部门取消,现在看美国是对的,因为二维耗时太长,但性价比太低,在现在社会性价比就吃亏,你就坚持不下去。”王导表示。
“从米老鼠时代,它用100年时间做一种风格,所以越做越成熟,日本动画电影,你也能一眼看出来,它也是在用几十年的时间做一种风格,很成熟。”
“在中国,我们的技术积累是狗熊掰棒子,从业人员一直在换风格。这种情况下,差异很明显,人家是一百年干一件事,你是一百年干很多事。”
“中国的“新海诚”不少,但市场不会去接纳他们。”
动画电影《你的名字。》是无法回避的话题,这部即将在中国上映的日本动画,太现象级了。
它不仅让动画导演新海诚成为继宫崎骏之后,第二位票房过百亿的动画导演,这也让很多通过这部作品,把新海诚看作宫崎骏的接班人。
所以,中国能出一个“新海诚”么?
王导说,在中国想成为“新海诚”的并不少,
但在任何一个时代,所有人都会去追求最大的消费者群体——
一二线城市的白领,他们可能会去看新海诚的东西,
但这些人应该是少数。
而说到人才培养,王川导演曾经给很多动画院校的老师进行培训,他能感觉到国家教委,和各地方的教育局的支持,但他也发现动画教育存在的大问题:
“老师不是一天半天能培养起来的,他都没做过东西,我教教他,他就去教学生,
肯定很难胜任,更何况把有潜质的人培养成人才。”
师资力量不足,人才跟进就会有问题。
王导还举了一个例子
“我让他们画一个人开窗跳下去,竟然没有一个人问我这楼应该有多高,这说明他们对自由落体就没有概念。你说四层楼跳下去,和八层楼跳下去。那能一样嘛?”王导咄咄逼人地看着我...
“《魁拔》最大的问题,是成本没控制住”
“正常的电影,场次变换是在70个以上,而《魁拔》,则被要求只能弄四个场景。”
采访中,王导一直给人一种很克制的感觉,但谈到《魁拔》的制作时,我第一次感受到王导的“情绪”。
“一开始我们预期魁拔的成本是五百万,但后来我们发现,五六百万做不出魁拔那种电影,得花两三千万才能做出来,魁拔1因为宣传力度不够,票房很差。”
此外王导还说,正常的电影,场次变换是在70个以上,场景变化是30个左右,而《魁拔》则被制作人要求只能弄四个场景,所以故事很难快速地向前走…
“就四个场景,能让你的生活发生多大的变化?”王导无奈的表示…
“你能把美女的每一笔都画漂亮,每一笔画的肉都是软的,就是匠心。”
最后,我们聊了聊动画人的“匠心”。
我真的没有想到王导会拿美女来举例子...
“动画的匠心就在于,你要用你的每一笔,去画动画里可爱的人,去画他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所以这个东西是一定要经过长期修炼的。”王导挠了挠头,说道...
“画一个美女,你起草之后,动画师描的时候,你铅笔的铅芯厚度是多少,是0.5毫米,如果铅芯取外延,是个丑女,取内沿,可能就是漂亮的人,好看的和不好看的,其实就差一点,但对画师来说,他每一笔需要到位,才能画出好看人。”
“动画的匠心其实就是,你每一笔都能把她画漂亮,每一笔的肉都是软的。你要是不行,那肉就是僵硬的。”
王导说这段话的时候,终于放开了一直缩紧的身姿,描述得绘声绘色,眉飞色舞…
结束采访的时候,王导跟我说,现在还有些《魁拔》的影迷会陆续寄点钱给他们,他很感动。
“但真的不想再让他们失望了。”
让我们祝福王导,祝福《魁拔4》
摄影by王梦璇
文by良品
版权声明:本文系网易《良品》独家原创,任何媒体或网站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