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成立影业公司,但它几年前就发现好故事了
昨天,豆瓣宣布成立“飞船影业”公司正式入局影视IP改编这个竞争激烈的领域。而让豆瓣有底气这么做的,是上线4年来豆瓣阅读平台积攒的8000部小说以及超过2万名作者。
按照豆瓣的设想,“飞船影业”将专注于发掘豆瓣阅读平台上已有小说的风格特点,突破突破了现有影视行业的内容短板,更专心地拍出这些“豆瓣故事”。除了自己孵化影视项目,豆瓣的影业公司还会参与到其他电影项目的投资和联合制片中,例如出售豆瓣阅读上的小说版权,以及参与其他电影的投资和宣发。
就在“飞船影业”成立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豆瓣阅读也推送了一则消息,宣布第四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首批入围作品公布。这些入围作品包括科幻故事《机心》、职场故事《玛格丽特的红咖啡》、喜剧故事《寻找白鸽》等,它们分别对应的是这一届征文大赛的三个主题:“近未来科幻故事”、“职业女性故事”和“喜剧故事”。
2014的第二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参选作品仅被分为了虚构组和非虚构组;到了2015年的第三届征文大赛,作品又被分为了爱情、科幻、悬疑、武侠和非虚构组。而今年豆瓣阅读则将主题限制到了更小的范围,这意味着豆瓣阅读在每年一次的征文大赛上开始有意地引导作者创作可以被改编成类型电影的作品。
其实早在今年8月份豆瓣即将成立影业公司的消息传出来之前,豆瓣阅读就已经通过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新兴的原创写作平台要走的路就是影视改编。今年6月,豆瓣阅读在其平台上线了一个页面,邀请专业人士加入豆瓣阅读平台“将故事变成电影”。这个项目要求的“专业人士”只有两类,分别是编剧和制作方(包括制片人、电影公司、导演等)。其中编剧可以在豆瓣阅读上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小说,根据自己的改编思路撰写,制片方则可以购买小说的影视改编权,并和豆瓣阅读一起完成改编、拍摄和宣发等过程。如果有编剧写出优秀的改编剧本大纲,豆瓣阅读会推荐给制片方看,一旦影视项目成立,豆瓣还会推荐优秀编剧加入项目。
昨天成立的豆瓣的“飞船影业”发布的第一个项目是“青年导演短片计划”,这个项目要求导演提供一个时长不超过30分钟的短片策划案,导演可以使用豆瓣阅读平台上的小说版权也可以原创故事,同时豆瓣会挑选出每年10部短片给予10-20万元资金支持。
在此之前,由豆瓣阅读上的小说改编成的短片已经有了成功案例。留学美国的青年导演王立凡曾将第三届豆瓣阅读征文大赛悬疑组首奖作品《校园枪击案策划指南》改编成了自己的毕业影片《一日英雄》,并成功入围第三届华盛顿华语电影节剧情短片单元。
至此,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豆瓣的影业公司参与影视改编的逻辑框架,那就是通过豆瓣阅读大量囤积故事,再通过征文大赛挑选出符合影视改编条件的作品,并将其投入影视作品改编的流水线中。不过,与其他玩IP的影视公司不同的是,豆瓣还想自己挑选和培养导演,打造完全符合自己口味的豆瓣故事。
这种操作方式的确有豆瓣的风格,而且豆瓣的确也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仍有人质疑:豆瓣这个时候入场是否已经太晚了。
在目前国内的影视改编市场上,不仅各大电影公司在做同样的事情,有妖气、腾讯动漫这样的动漫IP运作方同样积攒了大把作者和读者资源,而已经成功拍出票房6亿的《后会无期》的韩寒也招兵买马成立了亭东影业……豆瓣面临的是一个未被开发殆尽的市场,但也是一个不容易取胜的市场。
不过如果我们回头看看几个IP运作最大的赢家迪士尼、漫威和日本集英社的历史的话,我们会发现豆瓣其实选择了一套非常具有竞争力的模式。
以集英社为例,这个最初只拥有一本10万份发行量的杂志的出版公司在成立之初同样面对着其他发行量上百万的漫画杂志的竞争,那个时候日本的漫画行业和如今中国的影视行业一样竞争激烈,但你听过的大部分日本动漫热门IP现在却几乎全部为集英社所有,例如海贼王、灌篮高手、银魂等。
《Jump》旗下IP合辑
集英社的第一本杂志《周刊少年Jump》创刊于1968年,当时日本的青少年漫画市场的垄断者是《少年SUNDAY》和《少年MAFAZINE》,这两本杂志不仅拥有惊人的发行量,还网罗了当时几乎所有最具水准的漫画作者,例如《少年SUNDAY》的手冢治虫和《少年MAGAZINE》的千叶彻弥与剧本天王梶原一骑。
就这样,以海盗旗为标志的《Jump》开始了与这两者之间的竞争。处于劣势的《Jump》杂志制定了三项编辑方针,让这本杂志在短短三年内就将发行量做到了百万份以上。这三项编辑方针分别是“统一价值观”、“专属契约制度”和“调查至上主义”。
现在的豆瓣影业要面临多种年龄层观众的需求创作出悬疑、爱情和犯罪等多种类型作品,但漫画这一载体几乎只面对青少年,因此《Jump》杂志将作品的价值观定位为了“友情、努力、胜利”这样健康而又热血的概念。同时杂志社不仅大量接收新人的投稿,还与有潜力的漫画作者签订专属条约,以每年支付稿费的方式买下作品的版权。
另外,《Jump》杂志背后的集英社也和豆瓣阅读一样举办了不少奖项来选拔新人和优秀作品。1971年和1974年,《Jump》杂志上分别以两位著名漫画家的名义设立了“手冢奖”和“赤冢奖”,分别用于发掘优秀故事漫画作品和优秀搞笑类漫画作品。
在这些编辑方针和竞赛的推动下,《Jump》杂志的发行量在1995年达到了每期653万份,这也是这本杂志的最高纪录。在这期间,《Jump》和集英社推出的作品包括《乌龙派出所》、《七龙珠》、《城市猎人》、《圣斗士星矢》和《暗黑破坏神》等。这些作品后来被改编成了动画和影视作品,让集英社赚得盆满钵满。这些IP广受欢迎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它们是好故事,更是因为集英社和《Jump》杂志发现了它们是好故事。
再回头来看豆瓣影业,它的故事源泉豆瓣阅读更像是一本发行量巨大的互联网杂志,也有着自己的特定口味的编辑风格,同样在几届征文比赛中囊获了不少优质作品。说豆瓣影业这个时候入局太晚也没错,但事实上它早就参与到这场竞争中了。只不过在过去的几年里,它做的事情不是拍电影,而是像几十年前的《Jump》杂志一样,发现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