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第二地球”!问题来了,该怎么去殖民呢?
本文系原创栏目《良品》出品,每天下午任性上线。脱掉严肃外套,我们给你最有趣的阅读体验!
想必你们已经被这条消息刷屏了……
这颗恒星叫做比邻星(Proxima),学名半人马座α星C,只比木星大一点点,是一颗黯淡寒冷的红矮星。
这一类恒星的质量体积都远不及太阳,也正因如此,它们燃烧得更慢,寿命可达太阳的千倍,但光芒也更微弱。
它是如此的昏暗,直到1915年才由当时约翰内斯堡联合天文台的主管罗伯特·因尼斯(Robert Innes)在南非发现。
在发现宜居行星之前,这颗星星以它所处的三星系统半人马座α星而出名。
在这个三星系统里还有两颗恒星:半人马座α星A,与半人马座α星B——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离太阳系最近的三星系统,也是著名科幻小说《三体》的主舞台之一。
这次发现的行星,就围绕着最小也最温和的比邻星公转。我们把它叫做比邻星b(Proxima b)。
在比邻星b上,一年过得非常快,差不多11天就能过一次年。另外,因为这颗行星是绕公转轨道同步自转的,这也使得它始终以同一面对着比邻星,如同月球之于地球一般,一半是永昼,一半是永夜。
因此,在这颗行星上,很可能并没有四季之分,甚至还有可能遭受比地球还要强烈的恒星辐射,强度将是地球上的数倍,还无法确证生命是否能存在。
但它可能有液态水存在。
Proxima b稳稳地落在比邻星行星系的适宜区内。在太阳系,这个区域差不多正好从金星到火星前边,地球处于适宜带中间。不太热,不至于被烤得留不住水分和大气。也不太冷,否则我们就能会永远安眠在冰层之下。
比邻星比我们的太阳温度更低,体积更小,因此Proxima b也更靠近它的恒星,比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还小得多,像是一个在快熄灭的火炉边烤着手的旅人。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比邻星的体积远远小于太阳,在比邻星b上看到的“太阳”,比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还要大三倍左右。
而我们离它们的距离,太近了,只有4.22光年。在浩瀚的宇宙尺度下,这种距离简直可以就像公寓隔壁一般不可思议。因此它将成为人类星际殖民的首要目标。在太阳熄灭后,我们必须要找寻新的星球,延续文明的火种,比邻星的寿命远是太阳的千倍,它将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选项。
事实上,半人马座α南门二三星系统也将是人类首次尝试星际旅行,也就是所谓的“突破摄星”计划的目的地。
是我们跃入深空的第一块跳板。
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去哪里呢?
4.22光年听着很近,但对于目前科技水平的人类来说简直是不可跨越的天堑。折算成常用单位的话,一光年差不多等于3×10^5千米/秒×365×24×60×60秒=94605亿千米,即比邻星距离我们94605×4.22=399233.1亿千米。
去年探访了冥王星的新视野号的时速为84,000km/h,是普通民航飞机的100多倍,按照新视野号的速度往比邻星飞,得飞39,923,310,000,000÷84,000÷24÷365≈54,256年……
即便是按照上个月到达木星展开调查的朱诺号探测器的时速265,000km/h来算,也需要差不多17,157年……
这时间,比人类文明都要长得多了……
能不能再快一点儿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认识一下这个俄罗斯土豪↓对对对,就是霍金旁边那个。
他的名字叫做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俄罗斯知名富豪,先后投资过脸书、推特、京东和小米,身家颇巨。
不过,在挣得盆满钵满之前,他曾经在前苏联攻读物理博士。后来觉得自己没有当物理学家的天分,就去从商了……(可以,这很机智)
发家之后,米尔纳还是忘不了自己的物理梦,开始资助天文项目,尤其热衷于地外生命和星球的探索。在比邻星b被发现之前,他已经启动了一个项目,叫做Breakthrough Starshot,中二点翻译的话,可以叫做“突破吧!行星猎手!”(原谅君的恶趣味……)
这个项目的原理呢,就是研制微型飞行器,在地球上对它发射激光束,从而加速它的太阳帆,使其飞行速度达到光速的20%。
直观的去理解呢,就是利用光压加速,以光为风,张帆起航。既省燃料,又能获得比较高的速度。
但为了保证飞行效率,飞行器本身就要很小很小,需要特别开发。在iPhone大小的空间里,既要有内置摄像头、电源系统、导航系统、通讯系统,又要有一个用于推进的激光帆。
米尔纳为了研制这种特殊的飞行器,已经砸了一亿美元……在比邻星b被发现之后,他们也把第一个探索目标投向了这里。
行星猎手的团队希望能在20年到30年之后发射这个飞行器。
这样它能在大约20年之后飞抵比邻星,随后能够看到比邻星b并且拍摄照片。
照片传回来需要4.2年。
那时候,现在正在看这篇文章的我们,可能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而今年已经65岁的米尔纳本人,则可能连飞行器发射的那一天也等不到了。
生与死,无限与有限,瞬息与永恒。
恒星燃尽的光辉,历经万年才照进我们的世界。我们数千年仰望的星空,其实是宇宙年轻时的容貌。
抵达群星之间的,也不会是我们这一代。
但向着天空的求索,最终会被历史所铭记。我们的血脉,我们的子孙,终有一天能漫游宇宙。
我们终将逝去,而文明永恒。
“不要说生命是一场虚空,因为我们曾一度与死亡休战。”
“在那短暂的芬芳的日子里,我们曾得到永生。”
——泰戈尔《园丁集》Chapter.44
本文系网易《良品》独家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