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帝重返NBA,我们都欠当年的“莲妹”一个道歉
本文系原创栏目《良品》出品,每天下午任性上线。脱掉严肃外套,我们给你最有趣的阅读体验!
时隔四年,易建联重新登陆NBA,以1年800万美元(一说114万)加盟洛杉矶湖人。四年,恰好是一个奥运周期。
2012年,阿联刚刚结束自己的NBA之旅,率国家队征战伦敦。首场打大、小加索尔和伊巴卡坐镇的西班牙,阿联砍下全场最高的30分12个篮板,震惊四座。
人们当时很不理解,一位力压众多NBA高手的男人,为什么自己无法在NBA拿到像样的合同。
2007-2012这五年,阿联的年薪分别是277万、298万、319万、405万和82万。
虽然不高,前四年的新秀合同已经很符合他6号秀的身份了。想想乔金·诺阿,选秀时因为比阿联低三个顺位,前三年也不过是一两百万的蓝领待遇。
但后来,诺阿慢慢打出了身价,11年续约时便涨到1200万。而阿联一路颠沛流离,同年只得到小牛82万的叫花子合同……
差距之大,令人唏嘘。
球员能不能打出来,一看个人命运,二看历史进程。
说阿联在NBA不努力,纯粹是想当然。和休斯敦城的一瞪大师相比,阿联在球场上的攻防两端可以说足够积极,私下也没爆出过什么“不努力训练”“泡夜店”之类的绯闻。
身材效果也很明显:阿联刚进联盟时还略显干瘦,重返宏远后肩膀和四肢已明显厚了一圈。大姚退役以后,能和欧美列强拼身体还不吃亏的,也就剩下李根和易建联了。
不能说阿联不努力,问题是在NBA这个刺刀见红不由分说的丛林里,不是努力、刻苦就能成功的。除了努力,在场上还得靠天赋、经验、球商、技能点;在场下还得靠心态、环境、公关能力和……历史的进程。
阿联在CBA几乎没有短板,可到了NBA却一直没找到自己的长项。作为7尺大前锋,阿联最擅长的武器是飘在三秒区外投中距离,且不说这种进攻手段性价比不高,就算拼准心,阿联也拼不过诺维茨基、阿尔德里奇这些黄金高炮台,甚至和钱宁·弗莱、莱恩·安德森他们之间也有差距。
还有被广大易黑诟病的“篮球智商”:站错位、反应慢、补防不及时……这些缺点的确存在,而且或多或少降低了教练对他的信任。
如果说场上的锅还可以由阿联来背,场下的遭遇就不是阿联一个人的责任了。从披上雄鹿秋衣的一刻起,阿联就承受着无比巨大的场外压力。某种角度上说,比姚明的压力还大。
阿联和大姚都是高顺位的中国球员,不仅被动承担“为国争光”的职责,还得面对老美“你只是代表中国市场”的嘲笑,他们需要努力证明自己,这一点他俩都经历过。但大姚毕竟早五年进联盟,又发展得很成功,所以阿联又多了一份压力——“你什么时候才能超过姚明呀?”
阿联自己都被问烦了。
诚然,姚明通过非常强大的人格魅力,为“中国球员”的形象正了名,但也养刁了中国球迷的胃口。仿佛,去NBA打球都得是姚明那个样子。
但其实除了“都是中国大个子”外,易建联和姚明几乎没有相似的地方,可比性也不强。但球迷就是喜欢拿姚明说阿联——人家姚明肯吃篮下,你怎么就知道在外面投啊?人家姚明是一流中锋、球队主力,你怎么总被交易呀?人家姚明独自带队进二轮,你怎么进不了季后赛呀?人家姚明风趣幽默左右逢源,你怎么是个闷葫芦呀……
强行让阿联复制大姚的路子,无异于缘木求鱼。
君发现,不管是体育圈还是娱乐圈,明星被黑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名不副实。如果一个小众歌手或者无名球员表现不够好,人们也会抱着鼓励的态度;可如果哪个天天上头条的明星表现有瑕疵,却会立刻被放大,等你回过神儿来,黑你的段子都在评论区堆满了。
时间一长,阿联真的会公众舆论产生抵触心理,因为怕说错话被放大,再加上他少言寡语的性格,所以面对采访总是惜字如金。外界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只能自己脑补,久而久之两边的隔阂就越来越深。
那几年阿联在NBA颠沛流离,不符合他6号秀、未来之星的身份;姚明伤退后,国家队再无当年世界前八的雄风,甚至亚锦赛冠军都一度失手,易建联作为新核心又要背锅。但我们知道,离开NBA这几年来阿联一直都是队里最认真,也是效率最高的那个。
2012年奥运会一场未赢,易建联却打出一个男篮1号人物的灵魂。
2013年兵败马尼拉,中国队绝望地看着中华台北一个接一个地三分命中,只有易建联拼命用中投为男篮回血续命。
2015年长沙一雪六年耻,易建联为保护小弟怒推哈达迪,成为亚锦赛史上的经典一刻。
2016年里约又被横扫出局,士气低迷,易建联硬生生场均砍下20.5分,英雄折戟,虽败犹荣。
当年人们没玩没了地黑他软,黑他笨,调侃他“易帝”“莲妹”“太空易”,可到头来发现,他却成了打得最硬的一个。
阿联不是一个天生的领袖,如果姚明还能打,他依旧会是个勤勤恳恳防守、打空切的小弟;抑或年轻人成长迅速,他也会毫不贪功地交接权杖,在篮下为他们捡回打丢的弹壳。但青黄不接的现状逼得阿联不得不全力以赴,扛着球队往前走。国家需要,球迷需要,他注定得当这个硬汉。
同样因为球队发展的现状,我们把男篮的期望越来越低,所以他们每一次的高光表现,都会成为我们热泪盈眶的缘由。如果他继续留在CBA,荣誉、利益自不必说,几年内都是不可撼动的头牌。但他明知道前途未卜,却依然选择了充满机遇与挑战的NBA王国。这注定阿联不会是体育界的泛泛之辈。
不论是114万还是800万,都只是阿联重返征程的注脚,不论这一年他发展得如何,他都不会忘记临走前这满屏的祝福。二次西征,举国欢腾,人生辉煌,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