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网 > 娱乐 > 正文

《达人秀》女选手失误!用"火箭"射中了未婚夫脖子

抄袭过也假唱过,大张伟为什么还被叫"真朋克"?

本文系原创栏目《良品》出品,每天下午任性上线。脱掉严肃外套,我们给你最有趣的阅读体验!

大张伟最近又上热搜了,还是因为“抄袭”。

前两天大老师参加一档EDM综艺《盖世音雄》时,演唱了自己改编的电音版《爱如潮水》,但是这首歌副歌部分的编曲,却被“打假斗士”梁欢指控抄袭 Zedd 的大热单曲《Candyman》。

虽然事情还没有盖棺定论,但这次“大蜜”老师却比以往的粉丝老师们更理直气壮。首先是因为这次指控的不是旋律而是编曲,说白了就是伴奏,业内和法律界对编曲都没有明确的抄袭定义,大众承受的底线也比较低(都是动次打次有什么抄不抄的),同时还超出了一般歌迷的认知范围(不少路人至今都以为梁欢在说“大张伟抄袭张信哲”)。

大张伟《爱如潮水》与国外DJ编曲对比(来源:~)

其次就是对于偶像被说抄袭这种事,大蜜老师的心里承受能力可能早已炉火纯青。一来大老师自打爆红后就没和这个罪名分开过,《我是你的罗密欧》到《嘻唰唰》再到《倍儿爽》,哪次大蜜不是风里雨里一直默默守护在原地?二来大老师有个优点:别人敢做不敢认,我敢啊!抄了就说抄了,借鉴就说借鉴了。化解攻击不说,还能落个“坦荡荡”的美名。

后来这个美名进化为“真朋克”。

现在到网上一搜“真朋克”或者“谁才是真朋克”,一定会有大老师上榜。

讨论“真朋克”与否,就和摇滚圈里鉴定“真摇”还是“伪摇”一样,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只是因为“摇滚精神”这词已经被选秀和音乐节说烂了,“朋克”才成了新宠。

在摇滚乐年轻的历史里,“朋克”更像是小学没毕业的熊孩子。1970年代,人们听腻了重金属和前卫摇滚这些老掉牙的玩意儿,想玩点新潮的,于是英国和美国各自诞生了一支鼻祖级别的朋克乐队。

一支是操着英伦腔、入选摇滚名人堂却没稀罕去的“性手枪”(Sex Pistols)

一支是高喊着“hey, ho, let's go”的“雷蒙斯合唱团(The Ramones)”。

他们反乌托邦,解构权威,做极简风格的音乐,掀起了一场“三个和弦引发的革命”。

后来朋克不满足于现状单调的样式,开始加些 hiphop 和雷鬼之类的作料,又产生了“碰撞乐队(The Clash)”这样的新楷模。到了80年代,朋克浪潮的重心逐渐从英国转向美国,绿日(Green Day)、腐臭(Rancid)又成了朋克圈的中流砥柱,还顶着“复兴朋克”的名头。虽然在前辈眼里这群孩子跟流行乐队已无甚区别,但拦不住人家会挣钱啊……

等这些外国老前辈折腾得差不多了,大张伟他们才正式登场。

1999年的1月份,天空响起一声炸雷,一张被认为将改变中国摇滚新格局的朋克专辑《幸福的旁边》上市。

这张专辑的主人“花儿乐队”由三个还在上中学的孩子组成,其中年龄最小的主唱、专辑所有曲目的词曲作者大张伟,出道那年才14岁。

14岁出道,跟王俊凯一样一样的。

而且第一张专辑就达到了“神专”的地步。

排在第一首的《轰隆隆》,就是英美朋克的正统味道。

花儿乐队1999年《轰隆隆》(来源:~)

还有一首《静止》是处女专辑里传唱度最高的一首,也是大蜜们最为津津乐道的“旧日神曲”,不亚于汪峰的《晚安,北京》。

大张伟青涩演唱《静止》(来源:~)

《静止》还被杨乃文翻唱过。

整张专辑听下来,人们很难不被惊艳到:我勒个去,如此工整、严肃又“有态度”的朋克音乐,真是今天这个整天耍贫嘴、唱神曲、模仿易中天的大老师唱的吗?真的是他14岁还没成年的时候写的吗?!太有才了吧!!!

两年后花儿又发行了第二张专辑《草莓声明》,评价依然不俗。

花儿乐队和大张伟,那时的确是被公司看做中国摇滚的希望来培养的。宋柯的手下付翀为了花儿专门成立了新蜂音乐公司。

当时国内的摇滚圈已经有崔健、唐朝这几位老炮儿,窦唯、何勇、张楚他们也刚在红磡开过演唱会。大张伟在中国摇滚最鼎盛的时候蹦进了这个圈子,甚至那时候就和郑钧一起打过台球,崔健还带着人帮他调过架子鼓。

如此巨大的反差,让大老师的形象瞬间丰满起来。人们不由得联想到归隐少林的扫地神僧、因伤病而风光不再的三井寿……原来大老师曾经多么天才、多么朋克,如今却化身综艺段子手,一定有什么难言之隐或是艰巨的心路历程……

其实没什么难言之隐,就两个原因:大老师玩儿腻了,大老师想赚钱了。

朋克摇滚从诞生开始,就代表着愤怒与反权威,可能大张伟一开始真是愤怒的,但一个初中生对社会的困惑与冲动,很容易被年龄的增长所磨平,发了两张专辑后,大老师就没啥可“朋克”的了。而且当那批反权威的音乐人自己成了权威,朋克的逻辑就有些滑稽了。

何况那年头的摇滚青年真没什么钱。当时大张伟的老板付翀特别“有摇滚精神”,他跟大张伟说,做摇滚别老想着钱,我200块钱也能过一个月。大老师说,我过不了,我还得养家。然后就和公司解约了。

所以当大张伟拿着《嘻唰唰》去找其他队友时,大家都傻眼了:这哪还是摇滚?大老师承认说:对,这歌没有摇滚声儿,但有钱声儿。然后对吉他手石醒宇说,你不是想买宝马吗?这歌出了就能买宝马了。

大老师可不是空吹牛B,他听了整整7G的歌,搞了一套“大数据分析体系”,把各个排行榜上靠前的歌曲进行统计,研究哪种类型的歌最受欢迎,然后根据自己的嗓音和造型,才选定了“花季王朝”的路子。

当然,更重要的是大老师发动了神技能:音乐裁缝/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师夷长技以制夷……

果然,大老师火了。但也搅出了音乐圈里最大的抄袭丑闻:一张专辑竟有13首歌涉嫌抄袭,而这13首歌里有4首抄得几乎一模一样……

随后,花儿和大张伟几乎每出一首歌,就要接受圈内人士和公众的密切关(ba)注(pi)。

包括在2014年春晚上唱红的《倍儿爽》,虽然没有抄袭的实锤,但也让大老师忙活了一阵来澄清。

不过那一年的焦点并非被指抄袭,而是他还假唱了……

如果一个医生被曝开天价药、胡乱治病,如果一个律师被曝偷奸耍滑、狡诈勒索,可能他们的职业生涯都会一蹶不振,但一个创作歌手又抄袭,又假唱,已经有两个最大的行业丑闻缠身,却不仅貌似没受多少影响,反而事业蒸蒸日上……

类似的情况不止大老师一位,华语音乐圈貌似从来不会把假唱和抄袭放在心上,这两个“丑闻”给音乐人和粉丝的震撼程度甚至远不如约炮、出轨。

其次,也是大老师自我解构的能力太强大。

你说我抄袭,嗯,我承认,顺便自封“音乐裁缝”之诨名,成为一个梗。

你说我假唱,好吧我也承认,然后我就排个小品,让贾玲对着我喊一句“为何春晚要假唱”,便可获得“自我调侃”的好评。

就像君小时候在家偷偷看电视被爸妈抓现行的时候,如果君编瞎话或者拿湿毛巾给电视机降温之类的,一定会被发现而且罪加一等。但如果君主动承认,就能相对减轻处罚——虽然我还是做错了事,但我诚实呀,我至少比那些不敢承认的熊孩子强。

朋克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音乐领域的流派,而上升到一个社会层面的文化和态度,只是它反乌托邦、反权威的核心依旧存在。如果70年代性手枪他们只是解构别人,那么大老师疯起来连自己都解构的精神,还真有些看透一切的禅意。

至于大张伟现在是不是真朋克,君不好说,但他心里应该还藏着朋克的魂儿。如果某一天大老师又想捡回过去的才华,搞搞严肃音乐,他没准儿还能再把你们吓一跳。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