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网 > 娱乐 > 正文

能上映的犯罪片,这么黑暗的不多

这部十年来最经典犯罪IP,就要搬上荧幕了

香玉是一个资深大写加粗的犯罪推理迷。

不光是影视剧,还有各种犯罪推理类小说。

举个栗子:

雷米的系列作品《心理罪》。

有人把《心理罪》系列列为“十年来最经典犯罪IP”。

雷米是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法学教师。

精通犯罪心理学和刑侦学。

他的作品建立在基础专业之上。

有人说他“洞悉形形色色的罪恶,甚至超过自己的掌纹”。

读来简直酣畅淋漓。

而他第一部作品《心理罪.画像》已经拍成电影了。

《心理罪》

影片会在2017年上映。

最近刚发布了第一款预告片。

香玉就顺着预告片,来说说剧情。

邰伟,是资深刑警队长,擒拿侦查神马的不在话下。

方木,大学生,天赋异禀,公认的犯罪心理学天才。

两人因为市区一起连环杀人案结缘,还成了警探搭档。

邰伟怎么会把人命关天的活儿,交给一个初出茅庐的实习生呢?

因为方木是心理画像的天才。

心理画像者善于观察。

不管当事人是否在眼前,只要是他留下了痕迹——

当事人的年龄、身材、性格、学历、工作、家庭都会被逐一“画像”出来。

而这,就是方木用来排查凶手的有力证据。

擅长心理画像,大概就是方木赢得邰伟信任的原因。

预告片开头,方木为人做心理疏导:

“看着我的眼睛”

“听着我的提问”

“完全本能地得出你们的答案”

“但是千万不要说出来”

声画交错,带感。

谁也猜不透这个满脑子智慧的大学生心里在想什么。

而邰伟则是从头至尾眼神坚毅,警惕性极高。

360°无死角搜寻罪犯身影。

看起来案件很不简单,追捕行动步步紧逼。

各种场景也很匪夷所思。

破旧楼道突然灯光全灭。

为何要扛着赤脚的孩子?

这个人满手是血,难道是凶手不成?

这个纽扣特写又意味着什么呢?

以及,渗人的案发现场。

先来看预告片。

令人费解的是,邰伟一句旁白,明显是说给方木的:

“看穿别人的同时,留神别把自己丢了。”

心理画像,很多时候需要完完全全站在罪犯角度思考问题。

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一旦严重化,就会变成“心理罪”。

那么,邰伟的意思是,方木走火入魔了?

香玉就喜欢这种天才被人虐的桥段。

悬念丛生的剧情对于香玉来说,还是很过瘾的。

天才研究生方木,由李易峰饰演。

从外形上看,李易峰和方木匹配度还是挺高的。

有年轻人的阳光健朗。

和他搭戏的警察邰伟,由廖凡饰演。

在香玉看来,李易峰和廖凡搭戏,跟影片中方木和邰伟搭档并不违和。

还有些许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是身经百战和新生代。

邰伟办过的案子可能比方木读的书还要多。

尽管方木天赋秉异,但太缺乏社会实践经验。

所以破案过程中的大事小事,方木还得听邰伟的。

廖凡2014年凭借《白日焰火》获得银熊奖最佳男演员,成为首位华人柏林影帝。

可以说,廖凡这些年通过不断细腻打磨各种角色,对演绎事业已经有了很深刻的理解。

经验满满的廖凡,犹如刑警队长邰伟,见证过很多场面,是过来人。

而身为85后的李易峰,还需要太多提升,需要太多历练。

李易峰和廖凡的合作,正好成为自我提升的一个契机。

同样是胸有城府和直言不讳。

邰伟跟太多罪犯过过招。

他知道什么套路最深,也因此做事留神小心。

而方木通常心直口快,喜怒哀乐都表现在脸上。

他知道自己是天才,所以有时候也会恃才傲物,面对穷凶极恶的罪犯,他还需要维护自己的定力。

廖凡见过大世面,拿过数不清的奖,接受过无数媒体的采访。

面对记者、镜头和话筒,廖凡早就有自己一套表达方式。

而这,也是身为一名演员该有的自我修养。

身为新生代,李易峰还需要不断磨砺自己的心性。在质疑面前,他会毫不犹豫选择直面。

廖凡的一句话,却让香玉感触良多:

“短时间内由不认识做到生死相交,必须做点掏心窝子的事。喝酒就是个比较好的方法。”

那么首先,就要在戏外做到交心。

这里划个重点,廖凡说的是“生死相交”。

一部戏,需要拔高到生死交情的程度,足够见得廖凡的重视。

众所周知,香玉喜欢大叔多一点。

又是一部廖凡挑大梁制作,香玉早就按捺不住期待了。

回归话题。

城市当中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城市繁华忙碌的一面;

却很少意识到,心理罪潜藏在一部分人心中。

警察、犯罪心理学研究者、法医......

这些特殊职业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缉拿罪恶。

守护城市的安宁。

不管怎么说,导演关注到了犯罪推理题材。

将文字影视化,说明导演内心还是有初衷的。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