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网 > 教育 > 正文

记茂名市优秀班主任关焕宇

记茂名市首批广东省骨干教师张少良

不言春作苦 甘愿护红花


——记茂名市首批广东省骨干教师张少良


 


   提起她,领导们说:“她实在、勤恳、有潜力、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老师们坦言:“她真诚、进取、热情,是我们的领导,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学生们谈到她时尊敬无比:“知识渊博、课堂妙趣横生、善良慈祥,就像妈妈一样。”学生家长更是直言不讳:“有这么好的老师,孩子放在她任教的班,我们踏实着哩!”……


作为高州市文明路小学副校长,她在这片深爱的小学教育沃土上已经默默耕耘了20多个春秋。在多年的德育、教学和党务工作中,她挥洒热情、奉献青春、身先士卒、敢争一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当代女教育工作者的奕奕风采。


一、教育之路虽辛苦,孜孜不倦收获多


1994年,年仅18岁的她高州师范毕业被分配到城郊最边远的官杨小学任教。她工作积极负责,为人谦虚进取,很快赢得了学生的爱戴,领导同事的赞扬,并成为学校教学骨干。1995年6月1日,她组织学生组成合唱队代表学校到高州市人民大会堂参加高州镇举行的“百歌颂中华”歌咏比赛,荣获一等奖;同年7月,她任教的班级参加镇教办组织的期末统考,平均分全镇第一名。这都是该校获得的最高殊荣。因此,她在高州镇教学界崭露头角,出色的表现赢得各间学校的注意。1995年8月,她被高州市山美区山美小学聘请任教高年级语文,并负责学校仪仗队的训练和学生参加市科比的辅导工作。1998年8月,她参加教师进城选拔考试,以高分成绩被高州市文明路小学录用。


然而,面对城里全新的工作环境和教育对象,面对一群群机灵活泼的学生的期待目光,潜存于思想深处的那份紧迫感、危机意识不时撞击着她的思绪,这份焦灼、不安来自于对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强烈感受,更来自于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反思。她深感自己知识的日显陈旧、僵化,跟不上正值教育改革浪潮风起云涌、素质教育初见端倪之时的步伐。“要做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这是优秀教师永葆活力的妙方。”1998年10月,她毅然走进了中山大学全国自学考试的考场,从攻读中大的专科到攻读中大的本科。从1998年秋到2000年夏,从2000年秋到2002年夏,整整4年的时间,她借阅了一摞又一摞书籍,做了一本又一本读书笔记,那盏小小的台灯,伴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静读的夜晚、忙碌的周末。张老师走上了充实而又繁忙的边干边学之路,开始了她艰难而又最有价值的优秀教师学者之路的探索。


作为教师,她深深懂得这一职业选择的本身就意味着奉献与牺牲,奉献得越多,付出的也就越多,但她无怨无悔。进入高州市文明路小学18年来,她先后担任班主任、级长、教研组长、教导副主任、副校长工作。工作可谓繁多又艰巨,但凭着年轻人的不怕苦、不怕累,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精神,她不断的告诉自己:“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于是凭着她的执着、凭着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踏踏实实地在教育这块土地上,孜孜不倦地耕耘着,收获着。


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坚持勤于读书,乐于笔耕,喜欢研究。她撰写的论文《写字教学的迷失与找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培养孩子的语感,语文教学的灵魂》等10多篇高质量的论文获省级、国家级奖励;德育论文《回首那些日子》在“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论坛”大赛作品评选中获一等奖,并入选《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2010年参加广东省教育厅举行的首届“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师德征文比赛获一等奖;《卢沟桥》等3篇优秀课例获国家级奖励;参加全国语文教师范文写作比赛获三等奖;她参加高州市课堂教学比赛获一等奖。她先后被评为潘州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师德标兵、高州市“十佳辅导员”、“百佳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德育先进工作者、教坛新秀、茂名市优秀辅导员、高州市骨干教师、茂名市骨干教师、茂名市首届广东省骨干教师 ……荣获茂名市“作文大王”杯优秀指导教师、中国教育学会颁发的园丁奖等称号。


二、投身教改天地宽,矢志杏坛探新路


教书育人,比翼双飞。她时刻以“敬业乐业好园丁,教书育人排头兵”自勉,在教学与学校工作中不停地钻研。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她逐步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教育观和学生观:讲究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能力。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相结合,采用“讲讲、读读、演演、评评”的课堂教学形式,因人施教,发展个性,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找到最近发展点,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于是,在语文教学中,她试行以学生为主的“合作讨论式”语文教学模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她的语文课一般只讲20多分钟,她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问题学生提,疑难师生共同讨论,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她一贯实行民主教学,充分相信学生。她常向学生渗透“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她善于将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念,她主持的市级课题《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完满结题,她带领语文科组在语文教学方面研究了数十个课题。她任教的学生无论是参加统考、抽考还是学科竞赛等方式的质量监测,成绩都名列前茅,多居级中之首。


教育改革的路子怎样走,素质教育的文章怎样做,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在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面前,她审时度势,以她特有的求真务实的态度找到了一条适合当前教育发展的特色之路,那就是“以德塑校,科研兴校。”


在她的倡议下,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科学有序的德育工作体系,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教育学生感恩做起,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各项活动。在她的精心策划下,学校每学期除了利用重大节日开展一系列德育熏陶活动外,还常规化地举行学生文明礼仪情景剧表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摄影比赛、手抄报、黑板报设计比赛、诵读经典国学比赛、演讲比赛、英语口语赛、个人才艺大赛、班级文化建设赛等活动。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某方面有天赋的学生得到了发挥,发展了能力。德馨校园,让孩子们的心灵在活动中得到了净化与升华。她主持的两个省级德育课题《小学德育生活化、活动化的实践与研究》、《开发学校德育资源,丰富学生实践活动的研究》已完满结题。现在,她正主持省“十三五”教育技术专项课题——“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资源应用研究重点课题的研究。以科研促发展,使学生在活动中成长。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艺术比赛,我校均成绩喜人。凭着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她被市教研室邀请参加地方教材《高凉冼夫人》小学版一书的编写。


三、默默甘作引路人,爱心播洒护红花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如今身为省级骨干教师的她更是将教师专业化成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她倡议学校成了科研工作小组,她悉心指导、培养年轻教师,组织他们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引导他们敬业乐干。在她的指导下,年轻教师很快成熟,成为业务骨干。其中指导了吴良梅、冯媚老师作为骨干班主任、骨干教师,分别以《教师十五个怎么办》和《以德为先,智慧教育》为主题,成功地为全校教师进行了一次关于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讲座。她组织此次学习交流会,得到参会领导的高度评价,参会教师受益匪浅。她还推荐、带领年轻教师加入了多个名师工作室学习提高,真正发挥着省级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标杆作用。


她推崇文明教育,善于针对当前孩子成长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她以校园内显性礼仪(坐、立、行、走、言)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启动了“文明礼仪示范班”的评选活动,各班成立了文明礼仪监督岗,充分发挥文明礼仪监督员的监督、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几年的实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使学生养成文雅的言谈、优雅的举止、高雅的情趣和儒雅的气质。


她善教乐教,播撒馨香。相信她真诚的奉献能使未来的山花更烂漫。


(责任编辑:古海生)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