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凉网 > 教育 > 正文

高师附一小第六届“唱响校园”合唱比赛完满结束

不凡教育者的“平常心” ——中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莅临高州二中讲学

1218日,冷冷冬日,高州教育界却乍现一道“暖阳”。这皆因中国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莅临高州二中,开展班主任工作艺术、学校管理艺术专题教育思想报告会。在教育局李杰局长、副局长苏汉梅等同志的陪同下,魏书生为高州各中小学骨干班主任代表、各中小学正副校长等共计1300多人作了精彩的演讲。


魏书生,一个在教育届响当当的名字。他代表的是教育改革的先锋,教育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担任过大大小小的许多职位,教师、主任、厂长、校长、局长,可他说他最愿意还是待在那三尺讲台,做“孩子王”。他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形成一套独具自身标签的教学方法。为了将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推广,他常奔赴各地讲学,开会,交流,介绍经验。愿做“孩子王”的魏书生老师来到高州二中作报告,他带给现场所有人一次又一次的震惊,赢得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简单致欢迎辞后,魏老缓缓上台。清瘦的身躯,却具仙风道骨;他一开嗓,整个会场就被他低沉轻柔的声音给吸引住了。他将他的故事娓娓道来,曾经苦难的岁月在他的口中显得云淡风轻,不过平常事罢了。他在讲自身故事时,无处不体现出他的教育思想。他用轻淡的声音说,做人先把自己看小、学会感恩、做好当下该做好的事则幸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拥有一颗平常心如此重要。他告诉在场所有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应既不为难学生,也不放纵学生,让学生干总比不干强,班主任就是帮学生发掘95%未发掘的财富。作为育人者,如果带着一颗“平常心”去教,学生自觉,学生快乐,教学就不是一件难事,教师也得到相应的教学乐趣和成长,所谓“教学相长”也。


他说,当一位老师带着“平常心”时,教师就显得亲切,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学就更有效率。所以,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脚踏实地”和“自强不息”,给学生安排他适合做的事情。通俗来说,就是“能干点啥干点啥,能写点啥写点啥,能说点啥说点啥,能写点啥写点啥”,其实这就是儒家思想一直提倡的“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教育学生一辈子就是陪自己在一起(自我教育)。魏老相信并肯定每一位学生的潜力,提倡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学会自我管理教育。他的教学和教育方式无不体现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主导的教学观念。“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魏老的法宝之一,他一直以此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学生如果能自我教育,互相监督,达到德才兼备,自强不息,还需要教师努力去管理吗?答案是否定的!魏老始终强调,无论我们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还是政教主任,校长甚至局长,都是为人服务的。大家应各尽其所,做好本职工作的事情。魏老喜欢自己事自己做,毫无架子。这般举动,应该是所有教育者应有的一种行事方式。


    同时,魏老提倡在班级管理中要有“两靠”和“三个守住”:一靠民主,即是“服务、互助、人性、商量”,引导学生做自己的主人。二靠科学,即是“计划、监督、总结”,科学的管理更易出成效。魏老的“三个守住”说得也是恰到好处,体现其教育大观。一要守住传统常识;二要守住新中国经验,三要坚持自己的长处。作为教育者,不应丢掉传统的精髓,前人的智慧,并发挥其所长,最大限度教育学生。


魏老在两场报告会中,充满激情却不会高亢,话语中渗透着“清静无为”的气息,这也许和他提出的“松静匀乐”四字有莫大的关系。松:身体放松,放松的身体才能更好应对教学工作。静:心静才能致远,心静才让教学更加有条不紊。匀:用可持续发展方式对待工作,对待学生。乐:做人要有苦乐观,幸福观。魏老的四字箴言提醒育人者成为一位拥有平常心之人。相应地,幸福感也就高了。


报告会结束后,魏老师狼毫一挥,书写了“常教常青”、“教学相长”等大字。字迹流畅洒脱,不拘不束,表达着魏老师对高州教育界的祝愿。短短一天的报告会,高州教育界的教师同仁都受益颇多,感慨万分。魏书生,一个不平凡的教育者。经过多年的思考和探索后,他用自身的故事及个人的形象告诉在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教师应有一颗平常心。所谓是,听魏书生一座谈会,悟教育者何去何从。


                                                                                              (通讯员:卢钦、刘晓)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