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说高凉第二集—石器时代之高凉地

海说高凉第一集

                           《海说高凉第一集》

高州市提出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是一件令人好高兴的事。既然要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哪这座城市就应该是有历史,如无历史的城市,何来历史文化名城,那高州有哪些历史呢?高州古属高凉县和高凉郡地。古高凉地包括现在的阳江地区的,漠阳江流域和茂名地区的鉴江流域,这两大流域组成的广大地区,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高凉地的先民们创造了璀璨耀目的高凉文明,令高凉地的后人至今仍为高凉传人而深感自豪。

高凉在哪里?高凉这块土地有什么历史?高凉历史上出了些什么人物,高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尤其大家比较混淆的,比如说高凉县的问题,高凉郡地问题,潘州的问题,良德的问题,茂名县的问题,电白县的问题,电白郡的问题,这里面在历史上都比较交织,我们在翻历史看历史时不易理清,特别是千百年来争说不休的,无论官方民间,大家都在争论冼夫人是哪里人,面对诸如此类问题,对历史不太关心或不太热心的人,可能会轻轻地一句带过,一千多年的历史,谁知道?有一些对高凉历史的热心人,或许会因为研究起来资料不足,无法深入研究而中途作罢,也有一些曾对高州历史作过一番研究的人,虽初有成果,由于得不到足够的后劲鼓励和支持,而心灰意冷。比如说上级的鼓励,资金的支持不足,造成心灰意冷,也有一些对高州历史长期研究并有所建树的学者,因受高州历史舞台过小的限制。

我们高州毕竟是县级单位,其研究成果只能在高州有影响。未能走向大江南北。没办法成为国家级影响,所以尽管做了许多工作,尽管我们有许多的成果,使敬业之志难以舒展,当然,面对如此之困境,亦仍有一群人痴心不改,不受世风所影响,在史料中默默耕耘,总之,当今在高州热心研究。高凉历史的人不太多,尤其是进行系统研究的人不太多,此说并不是打击和小看研究高凉历史的群体。对他们在如此的边缘的环境中。所作的工作和奉献,我是十分尊敬和钦佩的。故我本人也作为一名高凉文化的爱好者和热心人而义不容辞地加入了这一行列。须知无论是高州一个地方,也无论是一省或全国,对历史的研究,不可能也不会成为社会的热门。除非是国土争端需要。如当今之南海的国土争端。

东海钓鱼岛的国土争端,这些争端需要史料支持而引起全国,全社会的关注,历史研究工作只能是献身史学的,学者们的偏门和冷门的学问工作,不会成为当今成千上万人争考一个,公务员职位是热门工作,你看现在争考公务员,有些一个职位,几千人竟争一个职位,那就是热门工作了,但尽管这个工作对国家对地方十分重要,必不可少,也注定不会成为热门,但并不是说因此而可不关心,不重视。不支持地方史的研究工作。相反,凡一个成熟的,有文化的,有远见的,有眼光的,聪明的领导者,都会更注重对地方历史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养分,借鉴历史,谋划新局。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莫不如此。可喜的是,近年因冼夫人故里归属问题之争议。引起一批热心者的兴趣。无论是在高州还是茂名,电白,阳江,阳春乃至海南等地。掀起一股不大不小的冯冼历史研究热潮。

 

各方都引经据典,力陈己见,据理力争。为热心地方史学的爱好者和专家们。提供一块用武之地,成果斐然,但因冯冼家族的历史主要是在南朝的梁、陈和隋朝及初唐时期。冼夫人寿龄是九十岁,她的儿子和孙子几代人管治岭南,共只有一二百年的时间,这一二百年的历史在高凉地的千万年,乃至亿万年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沧海一栗而已,可见  冯冼的历史虽是高凉历史中至为光辉的一页,但远不是高凉历史的全部,冯冼文化是高凉文化的重要代表,但远不是高凉文化的全部,追朔和研究高凉文化的历史,对了解和研究冯冼文化的根源,成因和特点。相信也应会有所裨益。只有在系统地研究和了解高凉的整个历史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认识,提炼,审视。

 

把握和弘扬高凉文化,要真正弄清高凉历史实非易事,由于年代的久远,有一两千年的时间,高凉史料的记载和文物传世,出土有限,有不少的史料互有矛盾,难于印证,加上有些地方志的史料,从清朝甚至明朝就已出现从有利于地方出发,片面地引用乃至编造了一些史料,搞混了历史真相,令人看起来,云里雾里的,弄不清楚。造成今天高凉人对高凉文明既熟悉又陌生,我们高州人对高州的历史本来应该很熟悉,生在此长在此,但我们对高州的历史又很不熟悉,由于有些历史的资料无法弄清,或者说我们的研究了解不多,那么高凉的历史,高州的历史又是怎么样的历史呢?我们应怎么样去研究弄清楚呢?

高凉县设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到现在将近两千年,结束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前后跨时733年  减去中间的撤,并实际存在600年左右,历史也不算短了。

 

高凉郡设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结束于唐乾元初(公元758年)存在538年,此后虽无高凉郡建制,但高凉郡与高州一直并称至宋(公元1127年)如此算来,高凉郡地实际存在又多了369年,高凉郡的实际存在则有907年,接近1000年。历史比高凉县又长了300余年,其实在宋之后,虽然没有高凉郡地行政建制,但宋朝到现在一千年来,人们仍习惯地称高州为高凉郡,高州作为高凉郡地,前后将近2000年,直至今天。

 

高州人也一直以正统的高凉传人而自豪。所以现在说高凉人就是高州人,高凉县和高凉郡以及高州的前期历史,却是今天多数高州,阳江人所不甚了解的,其实历史上高凉县的辖地,虽包含鉴江流域和漠阳江流域,但高凉县的治所在其存在的700多年,一直在漠阳江流域之阳东和阳西之地,有时搬到阳东,有时搬到阳西。而不是在今日之高州。高凉县按史料记载,不是在高州,高凉郡之郡治,在徙治良德县前的401年时间,也是在漠阳江流域之恩平和阳江之地。有时设在恩平,后来又设在阳江西401年 

而且冼夫人的整个历史 就是发生在这一段历史时期,在历史资料看,她主要的活动地点也在漠阳江流域一带,这让我们不少高州人了解后可能会感到有点不爽的,我们说冼夫人是高州人  在高州生活工作,但又在漠阳江一带,听起来又不爽。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是不会照顾你愿不愿意听的,当然,冼夫人从政的活动地点,并不等于是她的出生地,古今历史人物的政治舞台多是远离家乡的,在封建社会,三百里不为官。五百里不为官,甚至八百里不为官,就不能在家乡做官。当然冼夫人是俚人,是土著人。可以不受这点限制,但她的工作地和出生地不一定等同,究竟冼夫人是哪里人?我们有专题的研究,以后再说,既然说“海说高凉”在这个栏目中,我不想局限于高凉县或高凉郡的历史,而是意图从更远一点的年代。

 

更广一点的空间,更宽一点的视角。更多一点的史料乃至传说。从高凉地域的远古时代开始。一直说到今天。本栏目一是以时间为经,为主干。上从高凉地域的石器时期历史开讲,一直到当代,并以历史朝代的更替,社会文明的进化为主线,讲述高凉地域的进化史。二是以历史事件为纬为枝叶,介绍高凉地域各个历史时期的、各个历史朝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杰出认为。包括,历史传说、民间流传、民间故事、民族民风。

 

 

 

 

 

 

 

[ 编辑: 高凉网编辑 ]

分享到: